查看原文
其他

【文化】吃的一样多,为啥法国人比美国人苗条 | 社会科学报

2015-12-03 时东陆 社会科学报

记得我刚到美国工作的时候发现这个中西部的城市有许多“肥胖者。”刚开始还以为那仅仅是一种没有根据的个人印象,但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论证了这并非偶然。在我更频繁地看到超重者的时候,我发现需要在朋友那里证实我的观察。但我当地的朋友矢口否认。他认为本地的美国人和其他地方没有什么根本上的区别。



于是我约他一起到一个超市购物。我说让我们在门口等着,并且数一下超重者的比例。我们不需要磅秤,因为我们只算那些明显肥胖的人们。我说:“你来判定哪位属于肥胖。”好在这位仁兄和我一样是研究理工的,我们具有相同的实验经验和分析方法。结果,我们发现,那天在我们检查的数十个人中间,至少有50%属于绝对的肥胖。认输之后的朋友请我在饭店吃饭。吃饭的时候他开玩笑地说:“如果在此地住久了我也成了肥胖症,自己却还不知道呢!”(见图1)



图1:颜色代表肥胖症人数百分比

1美国的“正常体型”和体重

我的学生还站在门口,面带微笑。我知道他在想什么。因为他在此地长大,已经习惯了周围的一切,包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以至人们的“正常”体型和体重。当他第一次来到一个完全新的文化环境中,对于各种差异,会十分的敏感,比如体重。他终于开口了:“但是为什么,老师,法国人会这么苗条,事实上整个欧洲都是这样,体态轻盈,清瘦潇洒。而我们美国人都是这么又肥有大的。”我笑了:“我从欧洲工作回美国的时候,也问到同一个问题,但它的答案却十分的复杂。”“你知道吗,已经有许多专家在研究这个问题了。但是到今天为止,他们还没有理想的答案。”


专家们最感兴趣的的是饮食。他们试图首先从饮食结构上找到答案。专家们找到美国和法国的食谱进行比较,却惊讶的发现答案与他们想象的正好相反。他们发现法国人食品里的热量绝不亚于美国的,而且他们对甜食的态度和对巧克力的挚爱几乎近于神圣。美国人总在问如何更好的储藏巧克力,是放在冰箱还是冻箱?法国人幽默的回答:最好的地方应该是自己的胃里!因为巧克力和中国的茶一样,绝对不能长久的储藏。我在法国的时候就曾经发现法国人更喜好原汁原味的食品,他们对美国人吃那些“假食品”比如假黄油实在感到不可思议。法国大餐里有油滋滋的香肠,味道浓郁的鹅肝,肥嫩的猪肘。佐餐用的法式面包往往会涂满了纯香的黄油。其热量可想而知。


我曾经在法国的工作单位吃午饭,那里餐厅不仅有每天一变的热餐,而且有多种甜点,奶酪,和冷盘沙拉。那里的热餐种类繁多,并不局限于法国菜,时时会有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国菜。法国人甚至在午餐饮酒,包括香槟,葡萄酒和啤酒,悠闲自得,这在美国无法想象。


我发现法国人的摄取得食物量也绝不亚于美国人。看看我在法国一顿典型的午餐(其他法国同事与我吃的十分相似,见图2):



图2

图二:一块不小的猪排或者牛排 、附加带有肉汁的米饭或者面条 、煮熟的蔬菜或土豆 、一、两枚小圆面包(面包在食堂是免费供应的)、一小盘沙拉 、一块奶酪、一块甜点、一瓶汽水。


我虽然不知道这顿饭到底有多少热量,但是,法国食品的热量和份量决不会亚于美国


2美国人为啥胖人多?

专家们于是从进食的方式和速度上找原因。他们认为美国人喜食快餐,由于速度过快的吞咽,可能一次进食过多。而法国人吃饭缓慢悠闲,善于品味,利于食物的消化和热量的耗散。


但这很难从食品热量和进食方式上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专家们又开始从体育锻炼和生活方式上找出原因。从我在法国生活的经历中,我发现美国人远比法国人更注重自己的体型。在美国不仅健身房比比皆是,与健身相关的广告和产品充斥美国市场,如果说中国是一种“吃文化,”那么美国绝对可以称为“体重文化”或者“卡路里文化。”


但是在法国,人们对自己的身体好像要漠然的多。首先,法国人绝不象美国人那样疯狂地锻炼近乎畸形的肌肉。我所在的单位仅有一个又小又简陋的练功房,每天下班后几乎无人在里面锻炼。相反,在美国的健身房里,每天都有许多大汗淋淋的运动者。而我的法国同事们会在酒馆里聚会,往往喝到深夜。法国人以及欧洲人更倾心于旅行,滑雪,骑车,爬山,露营等更为接近于自然的活动。从一般的观察出发,美国人的总运动量或许还会多于欧洲,因为美国的健身房肯定多于法国。所以,从体育锻炼上,也十分难以得出清楚的结论。


3法国人凭啥苗条?

如果从饮食结构,生活习惯,体育运动等几个方面都无法得到为什么法国人比美国人苗条的结论,我们只能从其他的地方去寻找答案了。在科学研究中,往往在实验还没有进行的时候,有些学者可以给出一种“猜测”或者“直觉”(intuition)。但这种“猜测”绝不是武断臆想,它是通过有严格科学训练的人按照科学的理念,方法,以及个人多年观察的经验所产生的一种感悟和判断。而这种直觉往往又是科学思想的稚形和科学实验的前期思考。笔者有一个对于这种体重差异的猜想。或许有人将来会有兴趣做一系列实验来证明它。


这种猜测是基于心理学中人类相互emulate(or simulate)的行为。最为简单的行为即个人在群体中按照主流的行为下意识地模仿大多数人。这种模仿不仅仅局限于服饰,谈吐,意识,风格,甚至延伸到外形。而外形即包括体重。对于这种emulate最通俗的解释就是我们常说的“peer pressure”(同辈压力)。


当一个人生活在群体中,他首先必需建立的是一种内在的自信和安全感。而安全感与自信的基础来自于他对于自己所在群体的认同。从广义出发,这种对自己群体的认同就是一种self identity,它包括群体的思维意识和行为规范。一个人必需在思维和行为上与群体十分的吻合,才能够建立和俱备内心的安全感。我们有时会把这种心理称为“归属感。”如果个人与群体的“主流”行为不尽吻合,那么群体会下意识地给个人实施所谓的“同辈压力。”


从统计的观点出发,大多数人会在“同辈压力”下不断地“模拟”群体行为,从而减低外来压力,并建立安全感。最明显的例子是中学生的服饰和谈吐。如果群体里有公认的“最酷行为,”比如一种发形,或者一种名牌衣服。那么在“同辈压力”下,许多人都会采用这种“最酷”的外观,以此得到整个群体的认可和接受。


如果我们把这种现象用于体重的模拟,就很容易找到为什么法国人比美国人苗条的原由。在法国或者欧洲,那里的“同辈压力”会下意识地规范一种个人外形与体重的标准,甚至容貌特征。所以我们会发现法国人长得都像法国人,德国人长得像德国人。即便是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也都有自己相貌特征(见图)。这不见得完全是因为基因使然。因为一位韩国人或者日本人在中国时间住的长了,可能就会变得像中国人了。



图3:以上照片是University of Aberdeen in Scotland用计算机软件把上千张照片重叠制作而成。它们代表不同民族“平均脸型”


由于历史与文化的原因,这种外形和体重远远小于美国的标准。从另一个方面我们甚至发现,这种体重标准与周围环境,比如房间,街道,汽车,电梯的大小成一定的比例,因而很可能有内在的关联。我们很容易证明欧洲市政的几何特征尺寸远远小于美国的(包括汽车),因而人们的体型尺寸相对地按比例缩小。事实上这种下意识中的外形与体重也是一种审美的标准。对于法国人来说,那种轻盈的体态,动人的美感,以及典雅的服饰实在是太重要了。


这种无形的压力使大多数法国人会在下意识中对这种美的标准义无反顾,责无旁贷地模拟和逼近。虽然笔者没有实验数据和生物临床的支持,但可以认为,法国人绝对无法忍受自己在众人中长期保持两百多磅的体重。于是,法国人的内分泌,新陈代谢,自我控制必然会在这种极至的审美要求下得到最大程度上的调节,从而使他们的体重可以保持在自己标准的附近。只有这样,他们才可以在“同辈压力”下相对地维持心理的平衡。


而这种现象在美国却走入另一个极端。由于社会意识中标定的体重远远超出正常水准(比如两百磅),在某些地区(比如中西部),具有这种体重的人比比皆是。所以“同辈压力”早已地倾向于超重和偏重。这样一来,即便肥胖的人也会感到十分的自然,而没有减肥的压力。他们甚至认为自己的体重属于“正常”范围,因为大家都如此。如果大脑放松了警惕,整个身体就会下意识的解除警戒,于是肥胖的人愈来愈多。


所以,肥胖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饮食和生活习惯,而在于心理的模拟过程。往往心理的力量会大大地高于外界的众多因素,比如摄取的热量。尤其对于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中每个人生活的条件基本相似。欧美之间的基因也应该没有根本上的差别。那么,取决于体重的决定性因素很可能来自于心理,文化,社会,审美等方面。


如果以上理论成立,那么最有效的保持苗条的方法,不是吃减肥药和参加减肥训练,而是和苗条的人生活在一起。如果你能感受到来自苗条人们的“同辈压力,”那么你自然会以他们为标准而进行模拟,从而保持苗条的身材。因为如果你肥胖起来,会增加很大的心理压力而困惑不安。于是你会失去自尊和安全感。你只有和大家一样具有相似的体型才能减轻这种压力而安稳的生活。


“模拟”的现象与文化同化十分相近。当你进入一个新的文化,为了安全感,你会渐渐地被异文化同化,以至成为他们中的一位。你从意识上,行为上都愈来愈和异文化相似了。如果你在法国,你会永远的苗条。可是,在美国,尤其中西部,你大概有发胖的倾向。不是吗?你五年前的衣服也许都已经穿不上啦!这并不是因为你吃的更好了,而是你在向环境不断地“模拟”或者“逼近。”

作者为辛辛那提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文章来源: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

图片、内容源自网络,本文不代表社科报观点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这里是《社会科学报》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关注,分享。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社科报网站已入选全国七家理论传播重点网站名录,并成为教育部成果信息发布的官方平台。
《社会科学报》电子报正式上线。
点击http://www.shekebao.cn/
免费注册阅读!
欢迎投稿至skb.skb@163.com


搜索微信公众号shehuikexuebao



长按识别二维码

立即添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